渗透膜的清洗药剂选择

2025-05-22  来自: 西安高腾清洗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次数:25

清洗药剂选择(针对主要污染类型):

酸性清洗剂:

目标:去除无机结垢、金属氧化物/氢氧化物。

常用药剂:盐酸、柠檬酸、草酸、磷酸、专用酸性清洗剂(常含螯合剂、表面活性剂)。

pH范围:通常2-4(柠檬酸pH3-4,盐酸pH2-3)。注意:醋酸纤维素膜不能用低于3的酸,聚酰胺膜要避免强酸长时间浸泡。

碱性清洗剂:

目标:去除有机污染、油脂、生物粘泥(需配合杀菌剂)、胶体。

常用药剂:氢氧化钠、专用碱性清洗剂(常含螯合剂、表面活性剂、分散剂、EDTA、STPP等)。

pH范围:通常10-12。注意:聚酰胺膜pH耐受上限通常为12(有时11.5),温度升高时耐受性降低。

杀菌消毒剂:

目标:杀灭微生物,剥离生物膜。

常用药剂:

氧化性:次氯酸钠。警告聚酰胺RO/NF膜严禁接触余氯(>0.1ppm),会导致膜永久性不可逆损坏!仅可用于UF/MF(需确认膜材质耐受性)或清洗后彻底冲洗去除余氯。使用时极其谨慎。

非氧化性:异噻唑啉酮(DBNPA)、戊二醛、季铵盐等。相对安全,适合RO/NF膜。是清除生物污染的主力。

专用清洗剂:市售配方,可能针对特定污染物(如铁垢专用、有机专用、生物专用)或为复合配方(酸碱+表面活性剂+螯合剂)。效果可能更好,操作更方便,但成本较高。

表面活性剂/螯合剂:常作为添加剂加入酸或碱清洗液中,增强润湿、渗透、分散和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。

渗透膜清洗

清洗关键参数控制:

温度:提高温度(通常在30-40°C,不超过膜耐受上限)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度,提高清洗效果。但需注意温度升高也会降低膜耐受化学品的极限(如pH)。

pH:严格控制在所选药剂和膜材质允许的范围内。偏离最佳pH会降低清洗效果甚至损伤膜。

流量:低流量浸润和高流量冲刷相结合。流量过低无法有效冲刷,过高可能压实污染物或损伤膜元件(尤其旧膜)。遵循膜厂商建议。

浓度:按清洗剂说明和污染程度配制,并非浓度越高越好。过高浓度可能损伤膜或形成二次沉淀。

时间:循环和浸泡时间需足够让化学反应完成,但过长可能无益甚至有害。根据经验、污染程度和清洗效果调整。